学科概况
威廉希尔中文官方网站作物学科具有118年的发展历史,是河北省首批强势特色学科,是河北省支持的“世界一流建设学科”和河北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,其所属的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、作物遗传育种2个二级学科为河北省首批重点学科,作物遗传育种为国家重点(培育)学科。作物学科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、作物遗传育种2个二级学科博士、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专业硕士授予权。
条件建设
作物学科建有华北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、河北省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实验室、国家棉花原原种扩繁基地、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、河北省棉花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(中心、站)。实验室面积5300余平方米,实验室拥有最先进的仪器设备4000余件,总值8000余万元,其中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120余件(套),建有大田作物海南试验站、张北试验站、辛集试验站和清苑试验站等校外科研基地6个。省部共建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。
学术队伍
学科共有专任教师69人,教授27人,副教授20人,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87%。团队队伍中,国家教学名师2人,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,入选国家“万人计划”教学名师1人,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,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、试验站站长2人,河北省“巨人计划”领军人才1人,河北省高端人才1人,河北省创新人才1人,河北省“三三三人才”第一、二层次人选5人,河北省高校教学名师4人,河北省优秀青年教师1人,河北省优秀教师3人,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0人。此外有多名教师分别担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命学部委员,中国棉花学会副理事长、常务理事,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,北方小麦栽培研究会副理事长,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,中国作物学会玉米栽培学组副组长等学术兼职。2010年作物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,2018年作物学教师团队被评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,2019年棉花抗病育种创新团队被获神农中华农业科奖。
科学研究
近10年,新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(国家重点研发计划)、973计划子课题、863计划子课题、973前期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转基因重大专项、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、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科研课题120余项;取得了一批重大科学研究成果,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,省部级一等奖15项、二等奖12项,其中主持的“棉花抗黄萎病育种基础研究与新品种选育”、“海河平原小麦—玉米两熟丰产高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” 、“多抗优质高产农大棉新品种选育与应用”和参与完成的“ 玉米田间种植系列手册与挂图” 分别于2009年、2011年、2019年和201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;育成并审定作物新品种52个,其中国审品种7个,取得国家发明专利46项;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,其中在Nature Genetics、Nature Biotechnology和Plant Journal等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170余篇,有力支撑了公司农业科学研究ESCI前1%行列。
人才培养
近十年,培养博士87名,硕士682名,本科生3000余名,研究生发表论文581篇,其中SCI收录142篇,13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;培养的优秀人才中,先后有3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、1位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、2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、2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、2位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获得者、2位国家教学名师、4位国家万人计划获得者、2位百千万人才。建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、国家作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国家农学特色本科专业,国家农学一流专业。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、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,6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。
学术交流
作物学科先后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、澳大利亚CSIRO、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、德克萨斯农工大学、加利福尼亚大学、西班牙马德里综合技术大学、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法国国际农业研发合作中心(CIRAD)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;广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学术交流,年均举办高水平学术报告20余场,每年选派3~5人赴国外访学。承办中国作物学会年会、第二届植物精准育种研讨会等全国性和区域性会议16场,累计参会人员达到3000余人。
|